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:
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众网
|
海报新闻
大众网官方微信
大众网官方微博
时政公众号爆三样
大众海蓝
大众网论坛
山东手机报
山东手机报订阅方式:
移动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联通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电信用户发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19
新华网
思客
手机查看
当前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高质量发展需要怎样的创新?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落脚点在哪里?如何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?相关领域专家和企业家针对上述问题畅谈自己的观点看法。
高质量发展需要怎样的创新?
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、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宋志平
宋志平接受思客专访。(资料图)
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新,不要跟风,不要凑热闹,要扎扎实实去做。创新应当是有效的、有目的,无效和无目的的创新风险巨大,而有效、有目的的创新,可以使创新的风险降低90%。创新也并不是高科技的专利,中科技、低科技、甚至零科技都可以搞创新,比如商业模式创新中的很多案例都是零科技创新。
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、平安科技董事长 陈心颖
面对互联网经济崛起的新形势,传统企业依然可以拥抱技术,以实现自我转变,传统企业也可以通过投资高科技走向价值链上游,创造更多的价值。
技术创新不能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,技术创新一定是真实世界问题需要解决才进行的。另外,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帮助人,要以人为本,关注人的发展,让更多人从技术创新中获益。第三,市场很重要,所有创新都不应该是免费的。技术创新都需要很长时间和成本,所以技术创新一定要有庞大的市场做转化。目前,这三个要素都在中国有体现,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所以,中国成为了让人兴奋的市场。
制造业企业创新的落脚点在哪里?
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长 曾庆洪
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是“创新驱动”的发展。汽车企业的高质量发展,必须贯彻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,坚持从实际条件出发,加快技术迭代速度,强化产业链协同,打造核心能力。俗话说,强起来靠创新,创新靠人才,人才靠机制。汽车产业自身需加强科技创新,加速新旧动能转换,强化人才引领作用加强创新驱动,还要聚焦关键领域,创新突破谋求变局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员 吕薇
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,必须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,不断提升供给体系的质量效益。
为此,第一,构建制造业的创新体系。合理确定大学、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定位,构建以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。
第二,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,培育新型产业。要加大智能化装备和绿色技术的研发投入,增加技术供给能力;大力发展自动化和绿色发展的专业服务业,为企业自动化和绿色发展提供从设计、制造到安装、售后服务的一体化服务,从而提高企业自动化和绿色发展的效率;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,提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和水平。
第三,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,增强微观主体活力。建立激励创新、包容审慎的市场监管体系。进一步完善标准、检验检测和认证体系,以环境、安全、质量等标准为市场准入和监管的手段,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,促进技术进步和推广新技术。同时,建立健全公平、公开透明、可预期的创新政策环境,加强创新导向的普惠性政策,切实落实减税降费政策,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和传统产业改造。
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董明珠
图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参加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圆桌会议。
制造业企业践行高质量发展,我觉得应解决两个问题:一是拥有创造新技术的能力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掌握核心技术。跟着别人后面做,以仿为主,这样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质量发展。
二是人才。格力研发团队约有13000人,都是我们自主培养的人才,其中有超过1000名是国家级技术人才,享受国家津贴。最开始他们都是普通大学生,格力电器愿意拿资金、花时间、搭建平台去培养他们,最终取得今天的成绩。
如何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?
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刘世锦
刘世锦演讲图片。(资料图)
我们现在讲高质量发展和创新,其基础就是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研究。怎么才能有高水平的、处于世界前沿的大学教育和研究?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很多。首先是自我探索的文化,包括制定环境、制度和学术上的规范。知识和人才的积累需要好几代人的努力,我们现在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,否则若干年以后很难成为真正的创新大国。
我建议,在创新比较活跃的地方(比如深圳或杭州)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研究特区,实行一些特殊政策,如在国籍、招生、经费管理等很多方面实行特殊政策,做吸引人才的尝试。中国要发展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研究机构,能不能在适合国情的前提下先建立一个试点,和国际上最好的做法接轨?中国国情在进步,最终是要解决中国人发展的问题,在这方面可以先做些尝试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、研究员 马名杰
当前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迫切需要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结构升级。新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劳动者不仅要具备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,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,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。
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型人才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,切实转变教育理念。要构建多样化、多层次的办学体系,进一步扩大或放宽高校办学自主权;鼓励校企合作、企业办学或联合培养,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;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,切实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模式,从而真正为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基础。(编辑:周佳苗)
初审编辑:
责任编辑:姜雪颖